世界杯颁奖现场|姆巴佩 世界杯|贝奥7加鲁特网络世界杯科技互联站|bio7networkgarut.com

人类学学报

  • Home
  • 智能观赛指南
  • 人类学学报
  • 2025-09-11 08:26:24
  • admin

周亚威

斩首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之前便已存在。出于不同的社会原因,人们在目标死前或死后将其头部与身体分离,形成斩首。斩首的动机可能有很多种,有时是作为一种“摧毁灵魂”的仪式,有时是为了在武装对抗中杀死敌人,有时是获取头颅当作战利品并羞辱死者,有时是作为司法处决的手段。直至近现代,枪支和火药的出现才使得斩首慢慢失去了其作为战利品和刑罚的实际意义。

2011年3-4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徽六安白鹭洲发现两座战国中晚期楚国墓葬M585和M566。经鉴定,M585墓主为男性,M566墓主为女性。在M585棺内未发现颅骨,肢骨摆放凌乱,墓主颈椎上有五处明显锐器伤痕,推测墓主生前因斩首致死。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被斩首后再进行安葬的案例。

图1 M585男性墓主墓葬与遗骸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周亚威博士等人在《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考古学与人类学》)期刊上发表了《Winner takes all: reconstructing the decapitation of a warrior in

Bronze Age China from osteological evidence》(《胜者为王:从骨骼证据重建中国青铜时代战士的斩首》)一文,结合法医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等方面的知识,对M585墓主人残留颈椎骨折的发生位置、长度、深度和对称性以及每道骨折对机体的破坏程度进行了观测和还原,重建了墓主被斩首的过程以及所用刑具。

斩首过程:

观测发现,M585墓主颈椎上共有五处明显的锐器伤,三道较浅的骨折砍断了颈椎的韧带与脊髓,造成了该个体的死亡。后两道骨折相对前面三处所用力度大得多,第四刀自右下至左上纵贯整个枢椎,砍断椎弓,砍痕深陷入椎体之中;第五刀所用力度更大,将枢椎的齿突砍掉一半,寰椎也一并砍断。推测认为,墓主所受的前三刀致使个体生命体征结束,后两刀则使其头身分离,达到了“斩首”的目的。

图2 寰椎、枢椎、第三节颈椎骨折示意图

图3 重建斩首过程

刑具推测:

研究发现,M585颈椎骨折造成的伤痕断端均较为齐整,缺口处无骨质破损,内径很薄,最薄处厚度仅为0.045mm,说明所用兵器刃口非常锋利,刃部极薄。第三道骨折呈两端深,中部浅的形态,右侧深于左侧,证明右侧先受力。考虑到伤痕的深浅差异与所用兵器刃部形态有关,研究者用厚度小于0.02mm的长方形纸片契合伤痕,最终模拟发现钺是最符合M585墓主伤痕形态的兵器,这与商周时期一些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的用钺斩首事件吻合。

图4 M585枢椎骨折的兵刃形态复原

战国时期刑罚种类繁多,主要有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财产刑和身份刑五大刑种,其中生命刑又称死刑或极刑,是剥夺人生命的一种刑罚,其行刑方式多样且有不同称谓。一般包括斩、诛、杀三种。“杀”即用刀处死,通常和“刑”连用,称“刑杀”。“斩”是与之同类的刑种,不同之处在于,斩在处死人犯时,使用斧钺,且主要适用于军人。自商始,钺一直是象征专杀之威的重器,也是军权的重要标志。作为刑杀工具,钺专用于上层贵族。战国时期,仗钺征伐逐渐不再流行,钺的地位下降,但作为仪仗用器和刑杀工具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研究者推测,M585墓主很可能是一位地位较高的军人。

图5 古代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中与“斩首”相关的文字(上:甲骨文;下:青铜铭文)

在最初的蒙昧时代,人们认为人的身体是奉献给神的最好祭品,各种形式的“人祭”在世界各大文明都曾出现,因此在人类文明早期,斩首多用于祭祀等仪式。随着国家和军队的出现,斩首作为一种刑罚种类被不断地延续下来,并在不同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秦国自商鞅变法始,推行军功爵制,以斩杀敌军首级作为军功凭证。M585的墓主人或正是一位在战争中被敌军斩下了头颅的将士,但因社会等级较高,死后被迁回进行二次安葬,而他的头颅则被敌人拿去换取军功了。

Previus Post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颁奖现场|姆巴佩 世界杯|贝奥7加鲁特网络世界杯科技互联站|bio7networkgaru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